半坡遗址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半坡人的房子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的是地面建筑。每座房子在门道和居室之间都有泥土堆砌的门坎,房子中心有圆形或瓢形灶坑,周围有1个至6个不等的柱洞。居住面和墙壁都用草拌泥涂抹,并经火烤以使坚固和防潮。
从半坡遗址的住房状况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住房发展已经从茹毛饮血、巢穴而居的蛮荒时代演变到住房条件初步细分的居住文明时代。
西安市东郊半坡遗址,距今是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961年3月4日,半坡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半坡遗址”是中国第一座史前博物馆吗?
对,准确的说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
她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六千多年。 半坡遗址于1953年发现,1954年~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发掘,195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同志亲自视察发掘工作并批示拨款30万元建立博物馆,1958年博物馆建成并开放。
在发掘中共清理出房屋遗迹40多座、地窖遗迹200多座、灶坑80多个、柱洞400多个,以及陶窑6座和墓葬170多座。出土了近万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以及数量可观的彩陶、雕塑等艺术品和各类装饰品。
这些考古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组织形式,是黄河中游地区史前社会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今天的半坡博物馆环境优雅,古韵悠扬,是游客探幽访古的最佳去处。这里,不仅蕴含了古老灿烂的远古文明,这里,更印记着人类进步的丝丝足迹。
6000年前,半坡人披荆斩棘,勤劳勇敢,在遍地洪荒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6000年后,半坡儿女百折不挠,开拓创新,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六千多年。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遗址是我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1958年4月1日博物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近2000多万人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坡遗址是怎么形成的?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附近的半坡村,这是一处由半穴居和地面房屋组成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属仰韶文化,最早的距今已达六千年。仰韶文化时期在我国远古时代属母系氏族公社由繁荣走向晚期,这时从生产来说已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了,但狩猎和采集仍然存在。从黄河流域诸遗址的考古研究来看,这一带的诸聚落,定居生活已相当稳定,因此建筑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据我国著名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认为,当时的建筑工具,从半穴居穴壁的遗迹看来,挖土还是用原来的木耒和手握的石、骨、角器。另外有石铲,挖土取土更方便。用于木材采伐、加工的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铲、石凿、石楔等。建筑工具的发展对建筑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
半坡遗址的总建筑面积约有5万平方米,位于河东岸的坡地上,这里既便于取水,又免受洪水之灾。这个聚落分三个区域:居住区、陶器制作区和墓地。以居住区为主,占地3万平方米,已发现的建筑达四十余座,建筑有方形和圆形(平面)两种,边长或直径均为4米。在居住区的中心,是一座大房子,平面的长边为14米,短边为12.5米,里面有四根立柱,并划分出几个小室。据分析小房子为母系社会中的成年妇女过对偶生活的住屋,大房子为氏族首领及氏族内老、幼、病、残者住的,这里也是族内议事、节庆活动的场所。这些遗址形态,充分反映出远古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