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亭典故?
风波亭,原是南宋时杭州大理寺(最高审判机关)狱中的亭名。公元1142年1月27日 ,在这里留下震惊世人的大阴谋:宋高宗赵构暗旨秦桧和其夫人合谋,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杀害。
岳武穆含冤被杀风波亭,为何十万岳家军无动于衷?
历史上并无岳飞死于风波亭之说,他与岳云、张宪遇害的地方是大理寺,风波亭被害的说法是出自小说故事和民间传说。那么既然结论来自小说,我们就按照《说岳全传》中的说法来解读一下这个问题。
古典小说有一个共性,就是主角都不怎么招人喜欢,比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西游记》中的唐僧,就连我国古代著名将领、民族英雄岳飞也没有逃过这一“魔咒”。
朱仙镇大捷后,秦桧得金兀术授意,蛊惑赵构在一日内连发十二道金牌,招大军返程,同时命岳飞回京。另一方面奸相又瞒着赵构派锦衣卫指挥使(别问我宋朝为啥有锦衣卫,小说就这么写的)冯忠、冯孝率人矫诏秘密擒拿岳飞。
岳飞回京时除了几个伴当,只有马后王横在身边,这个耿直大汉最敬重岳飞。见官差不分青红皂白便要拿人,不由勃然大怒,横棍就要开战,被岳飞喝止。王横回想起岳飞为国操劳,立下无数功劳却遭受这般待遇,不由嚎啕大哭。冯忠、冯孝见王横是个刺头,便欲除之而后快,举刀来砍,王横起身要反抗,再度被岳飞喝止,只得跪倒在地,结果被乱刃分尸。
被捕后,岳飞遭受酷刑,自知难以幸免,怕手握重兵的儿子岳云、女婿张宪在自己死后报仇,坏了忠义之名,于是故意透露给万俟卨、罗汝楫,然后假装中计,修书一封给二子,致使岳云、张宪回京后被捕。
已经出任总兵的马前张保听闻岳飞被下狱,千里迢迢赶回临安,潜入大牢,欲救岳飞。可是在乎名声的岳飞怎么可能逃狱?不仅岳飞为了忠不走,岳云、张宪为了孝也不走,张保白忙活一趟,又想到老搭档已经身死,自己追随岳飞更早,怎么能不如王横,于是一头撞死在狱中。岳飞抚掌大笑,称这下“忠孝节义”俱全,之后又伏地大哭。
万俟卨和罗汝楫两个审了多日什么有用的也没审到,只换来岳飞写下的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于是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给岳飞,处以死刑。风波亭上,岳云、张宪心中不甘,想打出去,结果遭到岳飞怒斥,最终父子三人被勒死在风波亭上。
这些操作下来,说岳飞的人设不讨喜,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吧。那么张保、王横都知道劫狱和反抗,岳家军中岳飞那些结拜兄弟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别着急,我们往后看。
答:岳飞含冤被杀风波亭,其主要原因还是他曾经主动插手了高宗皇帝的私事――也是国家大事,关于立太子的事。
本来高宗无子,据说他是当年在金国当人质时,逃回来时的恐吓、颠波,而导致没有生育力。这是他最无奈,也是最难以启齿的一件事。而偏偏岳飞非要逼迫高宗立太子,几次上书皇帝。这么做的后果,无非是触了他的逆鳞。
皇帝立太子,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关于立谁当太子的事上,都是绞尽脑汁。立得好,则国泰民安,百姓乐业。立得不好的话,会血雨腥风,社会动荡,甚至政权不保等。因而,皇帝们都是慎之又慎。
但是,岳飞是一个外人,又是一个臣子。竟敢私自插手高宗立太子的事,无异当中,触了皇帝的逆鳞。再加上,大宋朝又是扬文抑武(武将的地位低),皇帝对于武将都是一直防范。所以说,最后只有岳飞被杀。十万岳家军也没有办法,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而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