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是什么?
三潭印月(圆明园景观)与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同名,是圆明园仿建的西湖十景之一。此景建于乾隆初年,在方壶胜境西河池水让仿照西湖竖立三座砖塔,砖塔高约2.4米。在三塔西为青石叠成的二仙洞,洞口上有活水滴落形成两个小水帘洞,在三塔东建有跨河敞榭,敞榭挂乾隆御书“三潭印月”黑漆金字匾,傍晚皇帝可在敞榭内欣赏三潭印月的景观。在敞榭东建有单孔石拱桥,乾隆赐名“涌金桥”。
三潭印月是成都吗?
三潭印月不在成都,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采用了三潭印月的风景。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像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是人工挖的还是天然的?西湖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变迁?
杭州西湖是人工挖的还是天然的?
杭州西湖原本确实是个湖,而且,也只是个湖。西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由港湾到澙湖的地质演变过程。然而从地质学来分析,这个由港湾演变而来的澙湖,依旧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存在时间不可能太久。随着时间推移,很快就会逐渐演变成沼泽,再进一步演变成平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杭州西湖是“自然遗产”肯定说不通,毕竟仅凭大自然的力量,绝不会留给今日杭州留下这样一份美丽的遗产,早在几千年前西湖这个湖就彻底消失了。连残骸都不剩,何况遗产。
今日杭州西湖,源于一个东海边的天然港湾经地质演变而成的澙湖,这只是“自然形成”。但之所以能“保留至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文融入!
杭州西湖美在哪里?
1.苏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发动约二十万民工开浚西湖,除葑草,挖淤泥,筑成了一条从南山到北山、横贯湖面长堤,人称“苏公堤”。
2.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7万平方米,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西湖不是人工湖,是天然湖。
早在至少上万年以前,西湖其实是一个钱塘江边的江湾,距离大海不远。
后来随着钱塘江的泥沙逐步沉淀,将西湖这个江湾的入口慢慢的填满。
这花费了很多年时间,大约在1万年前,西湖的入江口完全被堵塞,成为了一个湖。
而西湖附近有大量的溪流从山上留下,注入湖内,保证了这里的水量。但也有种说法,西湖压根是海湾,经过漫长的时间,才成为内陆湖。
又经过很长的时间,海水淡化,成为了淡水湖。
当然,由于是内陆湖,四面没有稳定的大江大河流入,西湖其实很容易泛滥或者干涸。
确切的说:西湖出身天然,复经后世人工雕琢,才形成今天的俏模样!
西湖原本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处低洼地带,古时钱塘江水都可以反灌到今天的飞来峰一带。后经沧海桑田的演变,才逐渐出现了今天杭州这块可栖居的陆地,原本的低洼处,也变成了一个泄湖,也就是西湖的前身。
另一种说法是:经地质勘查发现,西湖原本是一个火山口。在地壳运动稳定之后,火山口就变成了一个天然湖泊。不管是哪一种原因,西湖的出现都是天造地设的结果。
白居易,是历史上有记载可查整治西湖的第一人!公元822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到杭州出任刺史一职,见西湖荒芜,旱不能抗灾,涝不能防洪,于是组织人手疏浚西湖。这是西湖发展史的的一个里程碑,正是由白居易开始,西湖由一个天然湖泊转向了半人工半自然的湖泊。
之后的宋元明清历代都治理过西湖。北宋有大诗人苏东坡疏浚西湖,给后人留下了苏堤。明代有杨孟瑛,将整治后的淤泥堆砌成杨公堤,今天已成为西湖西线的交通要道。清朝的阮元,则用挖出的湖泥建成了西湖三岛之一的阮公墩。
最大规模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西湖疏浚,则是在2000年期间。杭州为让西湖能成功申遗,再次用现代化设备挖深西湖,沿湖再恢复各类人文历史遗迹。经过这番梳妆打扮以后,加上西湖自身千年历史的沉积,2011年6月,西湖如愿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因此,西湖就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打造的结果,是天人合一的景观典范!
更多江南游线路和定制资讯可关注本号,或私信留言。(图片来源:百度图库)